夾蛇龜簡介
【來源】《蜀本草》
【拼音名】JiáShéGuī
【夾蛇龜別名】
攝龜(《爾雅》、《爾雅》、《郭普注》(《抱樸子》)、夏蛇龜(唐本草)、吃蛇龜(《食療本草》)、《浙江中醫(yī)手冊》)、斷版龜(江蘇)【來源】是龜科動物夾蛇龜?shù)娜?。春、夏、秋三季均可捕獲。
【夾蛇龜?shù)脑巍?/h3>
身材圓潤,背部和腹部有硬鱗片;甲長約15厘米。頭部略呈矩形圓形;頭部光滑無鱗,黃綠色,頭部和眼睛后面有黑色線條;鼓膜是圓形的,明顯的。吻端略尖,下巴無齒,形成角質(zhì)邊緣;頸部可伸縮。背部鱗片為黑棕色,脊柱邊緣明顯;頂部鱗片較窄;脊柱鱗片S第2、3、4枚較大,第5枚為扇形;肋鱗甲兩側(cè)各4枚;邊緣鱗甲每側(cè)11枚;肛鱗甲2枚。腹甲是圓形的,黑色的,邊緣是黃色的;腹鱗甲12枚,前后兩半有韌帶連接,可以移動,使甲殼閉合。尾尖很短。四肢背鱗,手指和腳趾之間有鰭,有鉤爪。
【生境分布】棲息在山溪中。分布在浙江、江蘇、湖南和湖北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酥烤或燒炭研磨,1~2元。外用:煎湯浴漬或燒灰混合。
【注】夾蛇龜是一種閉殼龜。廣東和廣西仍然生產(chǎn)三棱閉殼龜,形狀相似,但背甲有三個縱棱,肛角板后緣有凹陷。
夾蛇龜?shù)墓πШ妥饔?/h2>
①《食療本草》:主女漏赤白崩,小囟不合,破癥,瘧疾,五痔陰濁濕痹,女性陰隱瘡及骨節(jié)寒熱,煮汁浴漬。
②浙江中藥手冊:活血消腫。治療單雙喉蛾,淋巴結(jié)惡瘡。
③治療骨結(jié)核。(江蘇)
夾蛇龜?shù)乃幱脙r值
促進血液循環(huán),消除血瘀,解毒和腫脹。主要損傷;喉嚨痛;淋巴結(jié);膿腫;風濕性痛;慢性骨髓炎;骨關(guān)節(jié)結(jié)核病;肥大性脊柱炎;治療骨疲勞、勞熱骨蒸、崩漏帶、兒童囟門、長瘧疾、痔瘡、淋巴結(jié)、喉蛾。
夾蛇龜?shù)母弊饔?/h2>
尚不明確。
夾蛇龜?shù)氖褂媒?/h2>
暫無。